这一次的分享主嘉宾是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郭梅。与上一场活动配合黄健教授分享的两位初中生不同,这次则有两位大学生配合郭梅教授分享。一位是刚从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毕业的黄睿钰,还有一位是正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就读的周嘉斐。两代人读《红楼梦》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显然很有看点。
接着,郭梅教授给书友们提供了一个从红楼小白进入绮丽的红楼梦世界的钥匙,那就是首先读懂《红楼梦》的前五回。曹雪芹在前五回中就交代了小说的结局,把所有答案告诉了我们。
第一回定下了全书的基调: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资料图)
第二回里的“冷子兴说荣国府”,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冷子兴并非贩夫走卒。他在古董行中贸易,有一定的文化。他画出了贾府的人物图表,把贾府的情况作了一个初步交代。这个人物图表出现了两次,而且有机地结合到小说情节里面去,甚是高明,让人佩服。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由贾雨村这个家庭教师护送着过去。林黛玉从边门进去,后面的元春是从正门进去,身份地位不可比。
她提示书友,书中很多人物的姓名都用了谐音隐喻:甄士隐——真事隐,甄英莲——真应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冯渊——逢冤,等等。
第五回的一场梦,把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一股脑儿都摆了出来。
然后,郭梅教授点评分析了《红楼梦》中很多精彩细节。首先是王熙凤先声夺人的出场,走路带风说话带刺。她和秦可卿是婶婶和侄媳的关系,实则是闺蜜。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对错各半。铁槛寺弄权逼死一对未婚夫妻,实为大错。芦雪庵联句,探春让王熙凤开个头,凤姐一句“一夜北风紧”,获赞声一片。
作为戏曲研究专家,郭梅教授认为,徐玉兰王文娟版的越剧《红楼梦》,40岁的徐玉兰,35岁的王文娟,演绎出了舞台上最好的宝黛。当然,87版电视剧《红楼梦》同样经典,和舞台版不一样的精彩。
她认为,《红楼梦》中诸多的细节,体现人物心情,是不写之写,在字里行间体现,非常值得我们细品。比如黛玉病情加重,思及自身,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作《秋窗风雨夕》,一连写了14个秋字,心中一片秋色。宝玉来访,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哪里来的渔翁!”宝玉问黛玉,要不要再弄一套来。黛玉笑道,不要,不然自己就成渔婆了。话出口后悔不及,羞得脸飞红。宝玉临走,黛玉送给宝玉琉璃灯,宝玉说怕失脚滑倒打破了。黛玉道:跌了灯值钱还是跌了人值钱?是物为人所用,非人为物所役。情到深处,自然流露。
再说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很聪明,情商很高。知道人家捉弄她,愿意配合。本就是为了小辈来打秋风的,要脸面就不来了。“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的表演,令众人大笑。几个人的笑法很生动,史湘云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直叫嗳哟,宝玉笑得滚到贾母怀里。只有三个人没写她们怎么笑——李纨青年守寡,宝钗素来淑女,二木头迎春反应慢半拍,非常符合她们的性格。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睡相,也与她的个性契合。元春才华一般,以她的名义建造起来的省亲别墅,她一夜都没住过,心中苦楚无处诉说。还有一个细节,宝钗无意中听到小红关于一块手帕的隐秘话题,为了自保,脱口而出颦儿躲在哪里,嫁祸给黛玉。宝钗点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戏,点菜时专门点老太太喜欢的甜软之物,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她的为人、喜好和性格。还有,小丫头小红勇敢地抓住跳槽的机会,追求自己的爱情。后来知恩图报,跟刘姥姥一起救了巧姐。
郭梅教授说,这些绝妙的细节,每一段都非常本色,非常生动。曹雪芹用他的绝妙文笔告诉我们,细节到位,往往就能让人感觉到唇齿留香,余味不绝。
学生的观点
刚刚毕业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黄睿钰,是郭梅教授的高足,对《红楼梦》的解读颇有哲理。
她用“永恒轮回的时间”为题,阐述了阅读《红楼梦》的体会。她认为,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包括空间、时间两方面。而时间知觉则会演变为对自我的本源、出场、归宿之间关系的把握。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年复一年农耕文明对自然节律感知、归纳、总结的结果,是中国人体验自己生命节律和情感结构的结果。
在时间哲学的视野下,解读《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情感历程,可以发现,季节的周期变换与宝黛的人生价值、情感命运是紧密联系的。四季轮回成为宝黛情感的感伤之源,从而赋予《红楼梦》极高的艺术审美品味。
她指出,春夏秋冬构成了《红楼梦》内在的节奏,使小说充满了一种梦幻感,一种往事如烟、岁月沧桑的情愫。春天是最容易产生爱情和各种情思的浪漫季节,宝玉和黛玉在这样的季节里产生爱情是自然、真实与和谐的。文学作品往往把悲凉哀伤的场面设置在暮秋,以秋天特有的那种萧索气氛烘托主人公的情绪。但《红楼梦》却把宝黛爱情的毁灭和黛玉的死亡也放到了春天,这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手法,使得《红楼梦》的审美意蕴尤为深远。在时间循环面前,两人的情感被时间毁灭。其人生意义、价值,在美好的春季里,也表征为一种无奈,对人生虚无、自我生命难以把握的无奈。
因此,黄睿钰认为,曹雪芹属于那种以其对生存时间性的关注而为人们带来强烈的个体意识的思想家。整部《红楼梦》是对生存时间的体验和反思。
而即将升入大三的周嘉斐以“必然的失落”为题,分享了她阅读《红楼梦》的体会。她认为,《红楼梦》是贾府由盛转衰的一曲悲歌,人们抱着一种“必然的失落”,阅尽百二十回的兴衰胜败。在无数的伏笔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宴席结束,而经典依旧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陪伴在我们身边,使我们不辍追寻文字背后巨大的象征意义。
周嘉斐认为,《红楼梦》中的情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借鉴意义。解读《红楼梦》,可以从各种角度入手。她特别喜欢宝黛钗等一众青春少年在大观园集结诗社的章节。她以为,“海棠诗社”兴盛的阶段,正是大观园中最好的一段岁月。年少轻狂,幸福时光。她说,自己在大学里也管理着一个朗诵社团,正好借鉴了海棠诗社的结社经验。崇文尚雅,远离世俗纷争,分工明确,人尽其才,不擅作诗就做管理岗,擅长作诗的就去实践岗。办社需要钱,民间的社团组织需要自筹经费,看到李纨去请凤姐当“监御史社”,就好像看到了自己为了举办活动去拉赞助的场景。一个社团的兴盛,实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成员始终如一的初心与热情。大家都为一件事“痴情”,才能营造出一段如梦似幻的美好记忆。
除了两位大学生,还有一位中学生发言,她就是丰潭中学初二年级的方鹤霖。这个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读《红楼梦》的初中生,侃侃而谈了她对《红楼梦》的见解。她指出,《红楼梦》是一本伟大的书。之所以伟大,首先因为它视野广阔。曹雪芹的家曾经非常富有,后来被两次抄家,从天上掉到地下,看到了整个社会的全貌。对他个体来说,这是一种不幸,但对创作小说而言,家道中落却是获取创作素材的难得经历。从司马迁到托尔斯泰、普希金、拜伦,无不有独特的破落贵族生活经历。这些生活经历是他们造就经典的基础。
其次因为曹雪芹家学丰厚,文学功底深厚,水准高超。每个丫鬟的名字,大观园里的器具器皿,无一不是美丽精致,体现高超的审美水准。书中每一个回目,每一首诗词,都如此精致,就像衣服上每一个针脚你用手抚摸过去都有的一种感动,具有精致、优雅之美。
还有小说的语言顺畅、结构宏大。小说中那些群像刻画的戏,比如诗社活动,刘姥姥两进大观园,过年、元宵,等等,对所有人物的近景、远景、特写、全景,都照顾得很全面,把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刻画得极其传神。没有人是龙套,在曹雪芹笔下,每个人都是主角。
方鹤霖认为,如果说一辈子只能读一本书,来提高审美情趣,参透对世间万物的认知,那只有《红楼梦》堪当此大任了。对中学生来说,《红楼梦》有太多太多值得深入解读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背后蕴含的内容都极其丰富。它是一部和青春有关的故事,和学习有关的故事,和烦恼有关,也和生活息息相关。
父母的观点
因为今年年初关于《水浒传》“毒害青少年”的网络讨论因一位自称家长的网民引起,所以文澜读书岛的“重读经典”系列阅读分享活动特别在意家长们对“四大名著”的看法。这次的《红楼梦》阅读分享会恰好有两位年轻的家长畅谈了他们的看法。
书友任美茹说道,《红楼梦》是她少年时期最喜欢的名著。蒋勋先生说,《红楼梦》是一部关于青春的文学。她深以为然。其中每一个青春人物都有其本色率性的一面,爱恋也是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纯情,而非世俗情欲的缠绕。
成年之后,她则从书中看到了人情练达。以前有点讨厌的宝钗却成了她向往的样子。虽然内心里还是想像林黛玉一样的任性洒脱,可现实生活里需要的,是宝钗的城府和世故。于是很认同《红楼梦》里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因为自己是内向的社恐,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复杂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办,就会代入宝钗来设想怎么解决。有一段时间,宝钗、王熙凤的能力、手腕和气魄,让她羡慕及钦佩。从贵族人家的琐碎事,可以悟出很多职场道理。
如今再看《红楼梦》,看到的则是人生黄粱一梦。最近她听蒙曼讲《红楼梦》,多次听到曹雪芹给每个人设定的结局。立即感受到《好了歌》的意境,荒冢一堆草没了,最后就是黄粱一梦。
她用林黛玉的角色来分析。林黛玉让世人记住的就是她的真,对任何事情的一片真心。其实当下社会很多人都无法活得这样真。林黛玉本是天上的绛珠仙草,她的使命就是到人间来完成还泪的任务。我们大多数人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无论结局如何,这一生经历了,欢笑过了,也就是一种满足。
从事互联网科技研究的黑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早年读大学时还曾经当过学校红学社的社长。他从《红楼梦》里看到了家庭教育观念的重要。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三岁。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关于家庭的书。一个家族的兴衰,完全可以从家庭教育上寻找原因。杭州钱王祠里有钱氏家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作为传家之本。而《红楼梦》里的贾政则属于教子无方的典范。孩子犯错,他基本上是棍棒教育。最终证明是非常失败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容易产生溺爱问题。于是开始自己带,陪伴孩子成长,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发现其天赋,顺应其天性,支持他的兴趣,希望孩子正向成长。
文学巅峰
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最后也谈了他对《红楼梦》的看法。他认为,《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成书最晚,但成就却最高。《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都脱胎于话本、传说或者历史,只有《红楼梦》完全是个人创作。在小说的结构、语言、人物、情节等诸多方面,《红楼梦》都是登峰造极的,值得我们不断地阅读、研究。《红楼梦》是一座无尽的宝藏,让阅读者的每一次挖掘都有新的收获。
本文摄影:三叶草、尹初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